. 共21题,约6700字。
. 2006--2007学年度高一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 语文试卷 命题者:陈瑞芳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难度系数:0.6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6分)。
意识在脑中的定位
一般认为低等动物没有意识,高等动物进化到灵长类,才开始具备初等意识。这时脑神经结构上有很大的突变,大脑皮层得到极大的发展,因此,绝大多数神经科学家同意大脑皮层与意识有关。
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使大脑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进食、战斗、逃跑……是整个行为的总开关。要是头脑处于清醒状态,网状结构便是活动的。如果它受到损伤,机体就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网状结构可能被认为是意识的栖息处。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彭菲尔德基于对许多有意识病的人进行脑手术的经验,认为上脑干区是意识的所在区。但是,这些部位都是属于脑的古老部分,如果这些部位是意识的栖息处,就得承认脊椎动物也是有意识的动物。因此,一部分科学家认为低等动物也具有意识,只不过较低等罢了。
意识的活动牵涉到记忆的功能,而人脑的海马部分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关键结构,海马受损的患者,丧失所有近期记忆内容。因此,有人认为,海马是意识的关键部位。
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是人具有语言功能,人具有高级意识就在于人脑左半球形成一个高度发达的语言区,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左半球大脑是意识所在地。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对于“裂脑人”(其两半球的联系因手术或事故而断裂)的研究表明,患者的行为表现出双重人格的倾向,只不过左半球善于用语言表面,而右半球则用“无声”的行动表达。这样,患者常常具有两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左手把夫人拉过来,而右手则把她推开。现在医学上通常的看法认为:正常人通过胼胝体把大脑两半球的信息随时交换,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为,而裂脑人则在一个完整的颅骨下分裂成两个有独立意识的人。
1、对于文中“网状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状结构是人类意识在大脑中的栖息处。
B.大脑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是受网状结构控制的。
C.如果头脑不是处于清醒状态,网状结构便不是活动的。
D.如果网状结构受到损伤,大脑就处于无意识状态。
2、对“裂脑人”产生双重人格的生理机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脑确实存在着两个半球。
B.人脑的两个半球有着各自的功能。
C.裂脑人的两个半球的信息是通过胼胝体进行交换并形成一个统一行为的。
D.因手术或事故弄断了人脑半球之间的联系,就形成了具有双重人各倾向的“裂脑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12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 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