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大题,约6890字。
06-07学年九年级上语文12月月考测试卷
出题人:晃江中学 江龙(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实践与积累(26分)
班里举办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热心帮助大家解决1-4题中的问题。(14分)
1、第一小组举办小报展览,请帮他们审稿。
①写出拼音替代的字,并给加点字注音。(3分)
走进jīng典,走进名著。我们与鲁迅一同聆听藤野先生的教诲;与唐僧师徒一同在艰难的路途中跋涉;与汤姆·索亚一同在黑暗的山洞里体验成长------
jīng___典 教诲___ 跋涉___
②在原句上改正下面两个病句。(2分)
阅读名著开拓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写作。
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2、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名著》。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力求有创意)(4分)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名著人物”评选活动。请帮他们完成下面这块展览板。(3分)
人物:林冲 出处:《______》
人物小传:
4、请帮第四小组设计一种活动,并介绍其中最有特色的环节。(活动形式要与以上三个小组的不同)(2分)
活动形式:
特色环节:
5、补出下列诗文名句(6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梨花落后清明。
(3)______________,日高人渴漫思茶。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
(5) ,欲语泪先流。
(6)过尽千帆皆不是, 。
6、根据提示默写名句。(6分)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作者的远大理想的句子是:____
(2)《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情结是诗。龚自珍用“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吟唱凄风无情、落
二、阅读下面文章,分别回答问题。(54分)
(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8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