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台湾优秀创意教学方案。
GreaTeach 2005 全國創意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最後一片葉子情歸何處?
參加領域︰國語文領域
參賽者姓名︰任東屏、黃嘉源、林義傑、翁筱薇、陳炫佚
學校名稱︰高雄市三民區陽明國民小學
壹、創意教學背景說明
一、課程設計背景之說明
此方案設計的理念係取材於奧‧亨利短篇精選小說 《最後一片葉子 (The Last Leaf)》的文章內容,加上任教的班級上有幾位學生一直都有在閱讀短篇小說。而且奧‧亨利的這篇短篇小說內容,強調藝術家潦倒困頓的生活中,還能互相扶持的可貴情誼,可使學生了解生命的無價、友情的可貴與潛能的無限,並能培養時時關懷周遭人、事、物的情操。
教學者希望透過這個創新教學活動的設計,其目的在於培養孩子:
1. 認知上︰
(1) 認識小說的特性和寫作技巧;
(2) 了解生命的無價、友情的可貴和潛能的無限。
2. 情意上︰
(1) 培養珍惜生命、不向命運妥協的情操;
(2) 培養關懷周遭人、事、物的情懷。
3. 技能上︰
(1) 能進行短篇小說賞析;
(2) 能辨識文章中的各種修辭技巧,並能適切延伸使用;
(3) 能共同改寫創作另一個故事的情節,提供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空間;
(4) 能分組演出改寫後的故事內容,學習關懷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本單元『《最後一片葉子》情歸何處?』根據其知識和活動的相關統整性,設計出一系列的主題,包括了國語文、藝術與人文等二大領域,企盼能藉由各領域的統整學習,進一步引導兒童發展基本能力與智能,促進兒童關懷他人及社會,幫助兒童身心健康的成長。
二、主題統整概念之說明
《最後一片葉子》是奧‧亨利短篇小說的一篇文章,故事背景是發生美國紐約的格林威治村聚集了許多藝術家的故事。這篇文章的特色運用短篇小說的寫作模式,特別強調在藝術家們潦倒困頓的生活中,還能互相扶持的可貴情誼,能夠讓學生明白生命的韌性與友情的可貴。最後透過讓學生共同來改寫創作另一個故事結局,可以培養學生「欣賞、表現與創新」的能力;同時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戲劇表演課堂中,分組演出改寫後的故事內容,讓學生學習「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三、課程架構
(一)學習階段︰第三階段(適用於六年級)
(二)涵蓋領域︰國語文、藝術與人文
(三)教學總時間︰五節課
貳、創意教學創新策略
有關在創新教學的策略上,依據洪榮昭教授提供的實施要點,分析本方案的創新教學策略屬性,具有下列的層面︰
(一)在教材/教具上:運用現有短篇小說為內容,作為教材之概念架構。
(二)在理論應用方面:
1. 具有建構導向的層面:透過引導學生多元思考與評價的模式,學生能夠給予此篇小說內容有不同的觀點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