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题,约12900字。
资源来源:厦门十二中 陈爱娃 E-mail:chengaiwa@163.com
厦门十二中高一年上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2006年12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出卷人:陈爱娃)
第I卷(选择题52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汆(chuān)水 桠(yā)枝 涟漪(yī) 黑魆魆(xū)
B、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独处(chǔ) 一椽(chuán)
C、普陀(tuó)山 遗施 ( wèi ) 陪衬(chèn) 蓊郁(wěng)
D、廿(niàn)四桥 惦着(diàn) 混沌(dùn) 葳蕤 ( wēi ruí)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尽收眼底 世外桃园
B、载歌载舞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倍出
C、有恃无恐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D、弄巧成绌 黯淡无光 仓遑逃窜 箭拨弩张
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5、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突然看去)
D、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享受,多用于否定)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
B、我应接不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C、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D、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7、下面“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及时相遣归 B、久久莫相忘
C、还必相迎取 D、嬉戏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