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30个字。
《童趣》教学评点
     刚刚编发了本栏目第一期(2003年第5期)的稿子,就收到了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先生的《童趣》(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教学案例稿。在编第一期稿时,我当时想说的一句话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尤其感慨于湖北省年轻一代语文教师的成长。读过了胡先生的案例稿后,我更感动于“姜还是老的辣”了。
    《童趣》,是孩子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体会这种新的语体,是又一新的问题。
    胡明道先生的课,从创设情境、入境发问——分工解读、合力释难——赏文解“趣”、体验对话——评价激励、拓展延伸,真正是环环相接,丝丝入扣。可以想见,在课堂上,胡明道先生的《童趣》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一种童趣!
    “自主、合作、探究”,它不是标签,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应景的摆设。在胡先生的教学案例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感悟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很希望听到对本栏目以及所刊发文章的意见和建议。    
执教:胡明道
师  有两幅画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一幅画面中有一个小孩在蚊帐中对着蚊子慢慢地喷烟,看蚊子在烟中怎么办;另一幅画面中,一个小孩对着墙角的乱砖头乱草愣愣地看了一个多小时……怎么?听得不满足吗?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就问吧!
    生1  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对着砖头发愣,他是不是有毛病呀?
    生2  他对蚊子喷烟干什么?
    生3  他把蚊子放进帐子里,难道不怕蚊子咬吗y
    生4  蚊子被熏了,有什么反应?
    生5  这是不是真事?是发生在什么年代的事?
    生6  这两幅画面有什么联系?
    生7  这个孩子用烟熏蚊子,不怕熏到自己吗?
    [故意的“悬念引而不发”,留下了空白,刺激了好奇心及求知欲,仿佛在心湖中投入了两颗石予,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水波,大脑兴奋了,前经验激活了(烟熏蚊子也熏人,砖头无趣,读文要识背景等),于是“问题”就发现了,产生了,提出了。]
    师  哎呀!大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太强了,提了这么多问题,让我们整理一下:
    ①这孩子为什么要熏蚊子,他看到了什么?
    ②这孩子为什么要对着墙角发愣,他在干什么?这有什么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