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最后的常春藤叶
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他于1862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甚至进过监狱。在监狱有机会听到犯人讲的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故事。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一.探究主题:
  1.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描写小人物之间相濡以沫的互相关怀和照顾,甚至以生命奉献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人情的温暖,人格的魅力,人性的光辉。]
二.探究人物: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老贝尔曼。因为主题是通过一片叶子,来表现人性的光辉的,老贝尔曼用他自己的生命画了这片叶子,挽救了另一个生命。最能表现人情的温暖,最能体现人性的光辉,所以……]
   [或者说,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老贝尔曼的精神表现出来的。所以……]
3.琼珊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是主题的载体,但不是主题的本身,通过她的起死回生的经历来表现老贝尔曼的精神,老贝尔曼的精神才是主题所在。]
4.苏艾这个人呢?, 
   [从主题来看,她对琼珊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帮助,同样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怀,同样表现了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从情节来看,苏艾是琼珊和老贝尔曼之间的扭带(比如介绍琼珊的病情和情绪),也是琼珊和老贝尔曼的一些事情的主要见证者。]
  5.那个医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她的嘴,向苏艾也是向读者介绍了琼珊和老贝尔曼的病情,仅仅是对情节发展起作用。没有主题方面的作用。]
三.情节结构艺术
  6.结尾:作者为什么把真相放在结尾才抖出来。
   [产生艺术震撼力,这样才能震撼人的心灵。“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结尾”。出人意料的结果,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欧亨利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
  7.详略:既然老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作者却在身上花了极少的笔墨?
   [为了给结尾蓄势,先不把他写得太多,给读者一种人物形象不够饱满,人物精神不够高尚的感觉。到结尾才抖出真想,出人意料,如同一湖水决堤而下,一泻千里,从而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8.虚实:为什么要虚写老贝尔曼画叶子这个关键的情节?
   [如果实写,必然要按时间的顺序来写,这样就没有悬念,就不能以文本现有的方式来结尾,也就失去了结尾产生震撼读者心灵的艺术效果。这是中国小说乃至中国艺术最常见的留白艺术,或叫空白艺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韵味无穷。如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镜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那个主人,中国现代朦胧诗与小说中常用的手法。]
   补充:请想象老贝尔曼冒着风雪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