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60字。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广东广雅中学 何菲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情节安排的妙处。
2.通过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不同反应的分析,体会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把握文章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挖掘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情节安排的技巧。
2.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品味文章情节安排的技巧,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解疑为方法。
2.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以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品味文章情节安排的技巧。
课前预习:
1、了解红楼梦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
2、阅读第一单元扩展阅读中《<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
一、 导语设计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颠峰,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是一个永远挖掘不完的宝藏,千百年来,《红楼梦》以其不可抵挡的魅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楼梦,走进这个瑰丽的艺术世界。我们学习一篇选文《宝玉挨打》。
二、 介绍红楼梦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略)
三、 本文背景简介
28回:宝玉与忠顺王府优伶琪官交好,互赠礼物
32回:宝玉与王夫人婢女金钏打闹,惹怒王夫人,王夫人决意将金钏驱逐,金钏不堪其辱投井自杀。
四、 巧设疑问,引发思索
1、 红学家们普遍认为,红楼梦的情节安排是网状结构的,各种人物线索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所谓“牵一发动全身”。那我们就先抽取文章里的一部分进行阅读,看看这一部分牵动了哪些人物,哪些矛盾。请一个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第6自然段,这个段落讲的是贾政盛怒之下痛打宝玉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段落内容,对宝玉挨打的前因后果提出问题。
2、 问题归纳如下:
① 前因:贾政勃然大怒,把儿子往死里打是因为得知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这些“不可饶”的“勾当”,那么他是怎么得知的?
② 后果:如此痛打宝玉,是否致死?昔日十分疼爱宝玉的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见宝玉挨打会做何反应,她们如何才能平息这场风波?
五、逐层解疑、总结技巧
(一) 宝玉挨打前
1、带着关于宝玉挨打“前因”的疑问,阅读1~5自然段,寻找贾政盛怒的原因,注意贾政的神色变化。
答: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神思恍惚愁闷——贾政本无气,见状倒生三分气
②忠顺府状告宝玉引逗王府宠伶琪官——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贾政气得面如金纸,眼都红紫
总结:从上面的板书可以看出,贾政的愤怒,并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一下子迸发的,它是经过一层层的铺垫积累,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下,逐渐增长,最后变成不可遏制的冲天怒气。这也就是上个单元我们阅读过的《<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中所总结的观点:情节高潮组织的层次感。
2、除了贾政之怒这一个变化体现了小说情节高潮组织的层次感外,文章还有哪个地方也表现出了层次?(《<红楼梦>的情节波澜》关于层次感只列举了贾政盛怒这一个例子,希望学生能学以致用,再次深刻体会情节安排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