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个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郑州76中 宗冬梅
教材分析
1、《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65岁那年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当时的作者是一个羸弱的孩子,在小伙伴的怂恿下爬上了悬崖而进退维谷,父亲帮助他靠自己的努力一不一不爬下了悬崖。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推而广之,告诉人们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一一克服。
2、这篇文章是学生升入初中后继《在山的那边》之后学习的第二篇课文。《山》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只有翻过一座座“山”,才能见到成功的“海”。这篇课文将告诉学生,遇到困难怎么克服。
学情分析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学习的难度增加了。他们将如何面对困难,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这篇课文会给他们有益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寄予的生活哲理。
2、 初步学会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
1、 复述故事情节。
2、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他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刚开始他非常怕死,但是他自己改变了想法,认为自己现在在英国沃顿空军基地起飞,只要飞起来就行。第二步飞二十分钟就可以轻松到达荷兰,第三步不用多想就可以飞到德国,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孤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