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1道题,约7010个字。 依福建省中考大纲,针对龙岩市中考方向与形式而命题的(课改教材)。
语文中考总复习测试卷(一)命题:陈清芳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阅读语段完成文后各题。(10分)
千年大计,国运所系。堪称“傲世巨作”的三峡水利shū纽工程能顺利上马,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更离不开世纪之交共和国政通人合并( )走向繁荣昌盛的历史大背景。
伴随港、澳回归以及对台交流步伐的加快,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不仅跨越了大江南北,更跨越了海峡,像一条纽带将两岸科研人员紧紧连在了一起。
海峡两岸三峡工程技术研讨会自1997年举办以来,届届群贤毕至、英才( )。会上,专家们可以为一个技术争得面红耳赤,会下却情同手足,促膝谈心。如此真诚的学术交流更让人感到 同一血脉的亲缘难以因地域暂时的分裂而割断。
(1)在文中 内填上一个正确的标点。(1分)
(2)找出文中的1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
错字 更正
(3)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最恰当的词依次填人文中括号里。(2分)
逐渐 荟萃
逐步 聚集
(4)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加点字注音。(2分)
shū( )纽 亲缘( )
(5)根据句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手足: 。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文中的病句。(2分)
会上,专家们可以为一个技术争得面红耳赤,会下却情同手足,促膝谈心。
。
2. 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对“季节(春、夏、秋、冬 )”进行描写。(灵活表达,写一句即可) (3分)
示例:春——柳叶被剪刀似的微风剪成细叶的时候。
夏——知了欢歌,荷花袅娜地开着的时节。
3.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5题,每空2分,共10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墩颐《爱莲说》)
(7)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4.名著阅读(10分:3+7分)
(1)“星期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该书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动者,本书作者是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
(2)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请简要说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情节,字数100-150;并说说你对武松的印象。
情节:(5分)
武松印象:(2分)
5、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现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从中归纳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材料二: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材料三: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材料四: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阅读(43分+5分)
(一)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6-9题。(10分+3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