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530个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设计人:史明亮
1.知识与能力:学习自由体诗,了解诗的格调,理解艺术形象,欣赏诗中语言。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找出诗中名句,旨在品味并积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诗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各课基本内容
《我爱这土地》诗中蕴含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乡愁》诗人由乡愁升为为国而思,体会诗中的思乡国之情。《我用残损的手掌》本诗形象地寄寓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表达我与祖国合二为一、无法割舍之情。《外国诗二首》(《祖国》《黑人谈河流》两首诗均抒发诗人爱国思乡的情怀。)《祖国》诗人歌颂自己国家山川之美,以表怀念之情。《黑人谈河流》诗人表达了黑人对祖先、故土的眷恋之情,鼓励黑人同胞不要放弃希望,要对自己的种族充满信心。
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诵读和体味,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综合性学习
内容:深入领会诗的艺术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表达技巧,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形式:举行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新诗朗诵会,以提高朗诵技巧和欣赏水平。
目标:围绕“脚踏一方土”的主题,探究土地本义,挖掘土地背后的文化含义,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1  诗 两 首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相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中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一、导语: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