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0字。过 秦 论
ccm492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背诵课文3、4、5段。
能力目标:1.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七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善于叙事,精于论断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叙议关系,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
2.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更为强盛。然而,仅短短16年,庞大的秦王朝便土崩瓦解了,为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二、解题及背景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过秦,指出秦的过错。《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本文为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从而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严刑苛法,横征暴敛,愚民弱民,大兴土木,以致民不聊生,被迫反抗,一举灭秦,打破秦始皇“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而贾谊当时所生活的西汉初期,因连年战争,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减少,经济凋蔽。针对这种现象,贾谊提出“施行仁政”的主张,以求得人民的喘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
三、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字义。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
生 字:腴(yú) 轸(zhěn) 镞(zú)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 瓮(wèng) 牖(yǒu)
多音字:孝公既没(mò) 召滑(shào) 俯首系颈(xì)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 liàng)万乘之势(shèng)
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通假字: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百有余年(通“又”)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解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五、同桌之间对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交流看法,逐段翻译课文。
六、划分课文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思考、交流。可以以问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