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咬文嚼字
ccm492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的习惯性流弊。
教学方法:
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
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
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个成语,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现在我们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多媒体显示如下内容:)
《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这三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褒义。这个成语出自元代剧本《杀狗劝夫》,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在课文里极力提倡“咬文嚼字”,他赋予了这个词什么新的含义呢?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作者概况: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有一个文学流派叫“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私塾中读书,文学功底很深。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