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90字。
2006年中考名著阅读妙题浅评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名著阅读的考查逐渐步入中考。经过五六年的摸索实践,名著阅读的考查逐渐从纯知识的浅层次考查向注重学生们的阅读体验、感悟、评价等多角度的深层次考查发展过渡。因而名著阅读的考查也经历了由“假考”到“真考”的完善过程。下面就针对2006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试卷中闪现出的对名著阅读进行真正考查的精妙试题作简略点评。
一、真正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记忆
例如:(2006年江苏泰州市中考题)
(1)《水浒传》中有着许多生动的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 (人名)“醉打蒋门神”,林冲“ ”。
(2)除保尔·柯察金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人物的是 ,保尔身上最能打动你的人格特征是 ,
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题为《 》的中篇小说。
(2006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题)
(1)冰心,原名 。她在印度著名诗人 (人名)《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 》《春水》,集中体现了 、童真、自然三大主题,是人们公认的小诗创作的最高成就。(课改实验区)
(2)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协理荣国府”“煮酒论英雄”“风雪山神庙”“三打白骨精”等故事和主人公分别是 、 、 、
这几道题涉及有关名著的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经典情节、主题等,这些都是有关该名著的最基本的常识。这些常识是必须考查的,它是学生个人文学素养的基础,是他们与人交流的基础。如何考查这些常识且不流于表面,以上几道题中考题很值得称道。如果没有真正读过原著,对原著的经典情节、主题思想有概括的了解,是很难正确回答出以上这些问题的。如泰州市的第二题,那些没有真正读过原著的同学往往只从复习材料中机械地记得主人公叫保尔,以及有关他的最基本的故事情节,而对这部作品中如朱赫来、冬尼娅、谢廖沙,丽达、达雅、瓦莉娅等鲜明的人物,以及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呕心沥血所创作的中篇小说的题目可能根本不知晓。这样的题目一定能考查出学生是否真正读过名著。
二、真正考查对名著细节的把握
例如:(2006年山东威海市中考题)
日本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借芭蕉扇时竟然和牛魔王素不相识,而在原著中他们是 关系。
(2006年江苏盐城市中考题)
(1)读到《西游记》第六十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调芭蕉扇采用了 的方法。
(2)《鲁滨逊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鲁滨逊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遇险是 。
这三道题,对于那些没有完整读过原著的同学来说是很难完成的,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凭空猜测,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门。这几题考得不偏不怪,“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孙悟空智斗的过程应该是熟知的;而盐城市的第二题中“结尾”、“一生”“最可怕”明确限定了答题的指向。如果考生不知道孙悟空和牛魔王是结拜兄弟的关系,不知道孙悟空用了假冒牛魔王的方法第二次成功调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不知道鲁滨逊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是遭遇三百多个野兽,那这些考生一定没有真正读过原著。这样的考查方式是一种很好的导向,能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头至尾细读名著。
三、真正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
例如:(2006年江苏常州市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