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800字。上海市延安中学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年级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21分)
(1)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不是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那可是很高雅的。就说《金瓶梅》吧,经常被禁,可士大夫家置一编,不放在桌子上而已。
(2)读书没禁区,可阅读有路径。也就是说,有人会读书,有人不会,或不太会读书。只说“开卷有益”,还不够。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有两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是清末文人孙宝瑄的,他在《忘山庐日记》中说,书无新旧,无雅俗,就看你的眼光。以新眼读旧书,旧书皆新;反过来,以旧眼读新书,新书皆旧。
(3)①林语堂说的更有趣:只读极上流的,以及极下流的书。②中流的书不读,因为那些书没有自家面目,人云亦云。③最上流的书必须读,这不用说,谁都会这么认为。④可为什么要读极下流的书呢?极下流的书里,泥沙混杂,你可以沙里淘金——因为社会偏见,很多先知先觉者的著述,最初都曾被查禁。⑤还有一点,读这种书的人少,你偶尔引述,可以炫耀自己的博学。⑥很多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习惯,即避开大路,专寻小径,显得特有眼光。⑦这策略,有好有坏。
(4)金克木有篇文章,题目叫《书读完了》,收在《燕啄春泥》(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中,说的是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言,少时见夏曾佑,夏感慨:“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夏曾佑老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觉得有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么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是教人家读原典,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要截断众流,从头说起。
(5)其实,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凝固不变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不同性别,经典的定义在移动。谈“经典”,不见得非从三皇五帝说起不可。善读书的,不在选择孔孟老庄那些不言自明的经典,而在判定某些尚在路上、未被认可的潜在的经典。补充一句,我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后者有特定食义,只指向儒家的四书五经,未免太狭隘了。
(6)谈到读书,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搁在厕所里,还是堆在书桌上,是放在膝盖还是拿在手中,是正襟危坐还是随便翻翻,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看鲁迅是怎样读书的。
(7)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说,自已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开阔,不太容易受骗。
(8)这“随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必须记得,鲁迅说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这就是鲁迅杂文的特点,怕你胶柱鼓瑟,说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怀疑精神。确实如此,鲁迅还有另一种读书姿态。
(9)就拿治小说史来说,鲁迅称:“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不是信》)。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三书,与《中国小说史略》相对照,不难发现鲁迅著述态度的严谨。比起同时代诸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才子来,鲁迅的学术著述实在太少;许多研究计划之所以没能完成,与其认真得有点拘谨的治学态度有关。可几十年过去了,尘埃落定,不少当初轰动一时的“名著”烟消云散,而《中国小说史略》却依然屹立,可见认真也有认真的好处。
(10)回到读书,该“随便翻翻”时,你尽可洒脱;可到了需要“扎死寨,打硬仗”的时候,你可千万马虎不得。所有谈论大学校园或读书生活的,都拣好玩的说,弄得不知底细的,以为读书很轻松,一点都不费力气。你要这么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二者合而观之,才是真正的读书生活。

1、写出“四书五经”中“四书”的任意一种______________。(1分)
2、按照文意,对本文第三自然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 /④⑤ /⑥ /⑦                   B、① /②③ /④⑤⑥ /⑦
C、① /②③④ /⑤ /⑥⑦                   D、① /②③ /④⑤ /⑥⑦
3、第三自然段中 “这策略,有好有坏”:一句中,对“好”和“坏”,你的理解分别是(3分)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坏:________________
4、概括鲁迅的读书姿态。(2分)(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述读书姿态时,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单项选择)
A、引证法          B、对比论证             C、例证法                D、喻证法
6、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主张读经典,但不主张读经,也就是说本文并不主张读四书五经。
B、本文认为读书的姿态应包括姿势和心态,是因为它关涉阅读的志趣和方法。
C、所谓“雪夜闭门读禁书”,不仅很高雅,而且这也是读书姿态的一个方面。
D、文中的“新眼”和“旧眼”分别指今人的眼光和古人的眼光。
E、鲁迅所说“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其主要特点是严谨和认真。
F、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喜欢读书即可,不必追求深刻理解。
7、作者认为大学校园的读书生活应该是“挂在口头的轻松”与“压在纸背的沉重”,结合你的理解和想象,对这样的大学读书生活进行一番描述。(8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8—14题。(18分)
①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檞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