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小题,约6860字。
蕨溪镇九年级下期月测题(一)
(120分钟完卷,满分120分)
题 序一二三总 分
分 值 33 42 45 120
得 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4分,除标明外,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呱呱(guā) 腼腆(diǎn) B.吞噬(shì) 玷污(zhān) 温馨(xīn)
C.干涸(hé) 惘然(wǎng) 眺望(tiào) D.对峙(shì) 恐吓(hè) 倔强(ji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知之明 荡然无成 气吞斗牛 B.转弯摸角 相形见绌 脍灸人口
C.抑扬顿错 大庭广众 拖泥带水 D.无精打采 一知半解 三顾茅庐
3、指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在建设三峡大坝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有没有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是衡量一个优秀球队的标准之一。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D.通过国家严格考核,使宜宾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D.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5、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它旨在让搁浅的民族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让我们走近文化遗产,做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我国有很多独特的民间的传统节日,请你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古代民间传统节日的名称。(任选两题填空)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 ② ③ ④
6、古诗文名句默写(任选5个小题,多做记前边5个,每小题2分,共10分)
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子。
__________ 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
②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明月清辉夜,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
④《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
⑤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⑥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岛内“倒扁”呼声四起,陈水扁真 可谓是“ ”。(用《(孟子>二章)中 的句子作答》
⑦ , 玉垒浮云变古今。 ( 杜甫《登楼》 )
7、名著积累:从下面四位作者中,选出其中一位,完成读书卡片。(3分)
吴承恩 施耐庵 安徒生 莫泊桑
二、阅读答题(42分)
(一)《和谐如山景》(12分)
和谐,是一个人见人喜的词儿;和谐社会,是一个人皆向往的社会。为什么?“人望幸福树望春”。幸福就是和谐,和谐就能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和谐之幸福颇如山之景色。
山之景色,即山景也。山景是四时不相同,早晚不相谋的。它忽而“昔去雪如花”,忽而“今来花似雪”;忽而“日出而林霖开”,忽而“云归而岩穴瞑”。这种变动不居的山景, 是春, 是夏, 是秋, 是冬。这景这画,气象万千,生机盎然;含霞吐虹,和谐天然。
更重要的,和谐如山景,在于它切实不表面的神似。
(二)别伤害自己(10分)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失去了爱心。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