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0个字。
《木兰诗》 教 学 设 计(一)
设计教师:邱云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能复述基本的故事情节。
2.通过学习本文,初步了解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特点和互文修辞特点。
3.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表达展现诗中故事情节。
难点:互文修辞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1.、复述故事教学法。七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还很不够,要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讲,在讲中悟。
2、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诗中情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豫剧,请同学们在欣赏时,调动你们敏锐的观察力,找出这段豫剧的名字。(《谁说女子不如男》)千百年来,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有的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如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有的是抵卸外族入侵的英雄,如岳飞。在这些英雄中,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豫剧《花木兰》中唱得好:“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巾帼女英雄。
二、了解乐府诗的特点
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会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到南北朝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民间歌诗是乐府诗的精华。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落实情况。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磨刀霍霍 穿著 帖花黄
四、诵读本诗,教师范读。全班学生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