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40个字。
课  题07《雷电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  学  流  程
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导入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1、  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
2、  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间互相评价,互相示范,进行朗读比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