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80个字。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  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走进李大钊
1、李大钊
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2、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学生大声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活动设计】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归纳各段大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