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0个字。
2006年中考综合实践活动题述评
汤 蒙
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出现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尽管各地对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和考核,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从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看,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载体,已经开始展现它绚丽多彩的风姿。 
   
  一、试题形式 
   
  1.材料探究型:通过多则具有逻辑规律的专题材料(文字、表格、漫画、徽标等)的组合呈现,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中探究观点或规律,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探究结果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2.语言表达型:设计一定的情景,考查考生在设计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联想想象,呈现方式有:劝说词、演讲稿、开场白、串联词、计划书、活动总结等的写作,及标语、赠言、广告词等的拟定等。 
  3.活动情境型:通过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来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活动场景中,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创意,表现自己的积累,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设计活动方案等。 
   
  二、命题特点 
   
  1.涉及内容广泛,联系生活紧密。 
  2006年中考创设的活动情境大致有以下主题:宁波市的“爱心图书馆”,黄冈市的“好读书,读好书”,湛江市的“沟通,从心开始”,河南省的“名著阅读调查”,锦州市的“受你尊敬的人物”,湖北恩施的“反对浪费,提倡节约”……这些主题事件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例如:陕西题要求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湖南郴州题是某校进行的一次学生对老师的不记名民意测验,贵州遵义题“文明社区”“文明小组”的创建等,这些选作综合性学习考题的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或允许存在的生活事件,命题者对其进行了适当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大多数学生所熟悉所喜欢的材料,充满了生活气息。 
  2.整合三维目标,综合意识较强。 
  2006年中考综合性实践考题在大多数中考卷中都以独立板块的形式出现,试题形式由单纯的材料组合、图表展示向创设具体而明确的活动情境方向发展,有效避免了以往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评价目标在考查时的简单分割。例如:江苏南京题,学校开展“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由同学组成合作小组,选择了“魅力南京”“人文南京”“青春南京”“书香南京”几个专题,将字音字型、对联、图表、探究、名著、广告等基础题型的考查全部融入综合性实践题中,在命题中追求三维目标的随题体现、自然渗透、综合考查,设题上更着眼于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