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60字。
《后赤壁赋》教案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孙世华
课  题 单元(章节)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山水游记专题
教学内容苏轼《后赤壁赋》     
课  时  共    1  课时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1  课时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和 方 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②把握文章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及其和所写景事之间的关系。③鉴赏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义特色。④背诵全文,复背《前赤壁赋》。⑤将两篇《赤壁赋》作比较阅读,分析异同,以更好地领悟其精髓;将《后赤壁赋》与苏轼的词《定风波》作比较阅读,更好地理解赋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文意的疏通主要靠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来实现。⑦文章的鉴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达成。⑧复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识别词类活用现象,积累“不时之须(需)”“水落石出”“风起云涌”等成语。
教学重点①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  ②鉴赏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义特色  ③两篇《赤壁赋》的比较阅读
教学难点鉴赏
板书设计后赤壁赋
苏轼                               成语
    风月冬景           乐
备肴谋酒         (顺)          不时之需
复游赤壁           兴尽悲来       水落石出
                              梦见道士(仙鹤)   超脱世俗        风起云涌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
    1 布置预习  要求:
①熟读全文,注意“栖鹘”“冯夷”“蒙茸”“悄然”“戛然”“翩跹”等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以及“巉”的书写。
②借助注释和词典,初步理解文意;查阅成语词典,积累成语“不时之需”“水落石出”“风起云涌”。
③复习苏轼的《赤壁赋》(必修一P96)
④不懂的地方或吃不准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或讨论。
⑤思考课文后面的“阅读与探讨”1、2题,争取自己能独立解决一个问题。
2导入新课 以复习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导入新课:古代有一位大文豪,被贬谪到蛮荒之地,甚至要靠自己砍柴打鱼为生,却还能苦中取乐,溶溶月色下,泛舟于湖北赤壁之下的江面上,吟出“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叶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豪迈句子。大家可知道,此公为谁啊?(苏轼)刚才这个美妙的句子出自东坡先生哪篇大作,还记得吗?(《赤壁赋》),那是什么时间所写?(元丰五年七月,是夏末秋初时节)过了3个月的一个月夜,苏东坡又一次游览了这个赤壁,并且又写了一篇赋,史称什么?(《后赤壁赋》)无独有偶,诸葛亮写了“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人于败军之际”的《出师表》后又写过一篇《出师表》,人们称之为什么?(《后出师表》);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过一篇序,后来又为该诗集写了一篇序,也就是文章中有“痛定思痛”成语的那篇,叫做什么?(《<指南录>后序》。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赏读苏轼的《后赤壁赋》。板书课题、作者。
    3 指名诵读 这篇赋写得实在太美,朗读的机会不忍心只让一个同学垄断,还是让四位同学分享吧。指名(最好是自告奋勇)2男2女四位同学诵读,每人一段。要求读得准确、流畅,有抑扬,并且有感
情的真诚投入。读后师生纠错、点评。
4 疏通文意:①同学质疑,提出不会解释、翻译的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②友情提醒:
“霜露既降”是不是霜和露水一起降下?(应看作偏义复词,侧重点落在“霜”上,译为“已经下霜了”(霜已经降下)
“十月之望“是指哪一天?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农历每月初一叫“朔”,三十日叫“晦”,十六日叫“既望”。(错,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谋诸妇”中的“诸”怎么讲?(“之于”的合音词,之,代酒,于,向)妇者,何人?(妻)
请参照“踞虎豹”的注释,解释“登虬龙”(看能否举一反三)
     “听其所止而休焉”一句的大概意思,用《前赤壁赋》中的话说,应该是哪一句?(纵一叶之所如)这两句的准确翻译各是什么?(“听……”:听凭小船飘荡到哪儿就在哪儿歇息)“纵……”(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面上飘荡)
5 整体感悟文章的基本内容。分四个小组合作探究,每组承担一段,3分钟后交流。(板书见上)
第一段,写何时何景,抒何情?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
第二段,叙何事,抒何情?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
第三段,概括作者游览过程和情感变化过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