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30个字。
《黄 河 颂》课 例
一、教学设计
《黄河颂》的作者是我国文坛享有声誉的诗人、文艺评论家、文艺活动家光未然,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领会一些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还没形成一定的人生观。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本首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2、通过合作交流,认真研读,深入理解蕴含在诗歌中浓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其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2、      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模式:
《黄河颂》语言清新,结构精巧,如果只是简单地分肢拆解的去分析,势必会使文章支离破碎,所以《黄河颂》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感知-赏析-迁移”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实录
(一)导入
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意识到本文所蕴含着的豪放的爱国激情,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有诗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有诗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二)感知作品
1、教师活动:《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要理解课文的内涵,就必须听一听课文的内容。
2、学生听课文录音,并思考问题:
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得出:由黄河写到了中华民族,感情逐渐达到了高潮!
(三)赏析作品
1、教师导学
(1)学生速读,思考: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2)四人小组自由探究:
得出: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2、赏析内容
[学生活动]再次大声齐读课文,教师时时提醒学生:读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并请学生读一读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