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字。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把握诗歌内容。
能力目标:朗读、背诵诗文,学习诗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班级:
授课教师:翟德玉(武威第十四中学)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深沉的忧虑、怀着对中华民族赤诚的热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臧克家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代表作有《烙印》、《老马》等。
2、写作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在他逝世13周年纪念日——10月19日,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到鲁迅故居瞻仰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作者也参加了纪念活动,于同年11月1日作了这首诗——《有的人》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听读并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4、教师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诗歌,并请其他同学进行适当点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探究下面问题:
(1)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明确:“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诗中多次出现了“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
明确:不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3)“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明确:一种是“虽活已死”的人,一种是“虽死犹生”的人;
(这不是很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呢?)
(4)诗人写出了这不同的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明确:一种人是“骑在人民头上”,一种人是“给人民当牛马”;(他们对人民的态度不一样)
一种人是“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一种人是“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们的人生目标不一样)
一种人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一种人是“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们对社会的作用不一样)
(5)由此可见,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
(6)这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不一样,人民对他们的态度一样吗?
明确:人民对待这两种人的态度也不一样。
教师材料准备: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对他的态度是“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人民对他的态度是“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