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10个字。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结构,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理解散文特点:形散神聚。(重点)
3.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清丽纯朴。(难点)
4.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今,流行歌曲,流行天下,脍炙人口。可是我们不要忘了在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文化瑰宝。民歌就是其中之一。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听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教师播放两个地方的民歌音乐,请同学们说说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什么是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好,今天,我们就来观赏云南的歌会。
二、介绍作者及民歌:
1.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云南民歌的简介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
2.概述三个场面的各自的内容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具有对抗的性质,情歌为主,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的环境,即兴的自由歌唱,随心所欲,山歌为主,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场面描写较多,教歌内容丰富,不受限制,突出云南歌会的特点——广泛参与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3.讨论课文主题。
主题: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