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小题,约8320字。
新考案 第四单元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沈香萍
一.积累·运用(4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原创题)
诓骗( ) 省悟( ) 汲取( )矫正( )
2.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注意书写哦.(5分,其中书写1分)(原创题)
味同嚼腊 根深地固 挈而不舍 前赴后继
3.选词填空,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括号内。(2分)(原创题)
两年以前,我们总 着“地大物博”,现在是在发展着“ 力”;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 力的中国人在。
A.自夸 自信 自欺 B.自信 自欺 自夸
C.自夸 自欺 自信 D.自信 自夸 自欺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原创题)
A.《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题目明确地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即论点。
B.《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兰西斯·培根。
C.“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的读书态度;二是说明不咬文嚼字,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D.“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是指全体中国人。
5.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8分)(2005年中考·重庆)
(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2分)
(2)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分)
①
②
③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3分)
6.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也可自选其他事物来写。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4分)(2005年中考·广东湛江)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有人对这些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出50字)(5分)(2005年中考·四川省资阳市课改区)
(相关链接材料)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 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