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6张,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很具感染力。
《柳叶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2、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生动的描写,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
1、积累生字词和“咏柳”的诗句。
2、了解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童年生活,他们是怎样度过艰难岁月的。
课堂学习:
一、导入课文,检查预习。
1、导语:同学们,又到柳树抽芽、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在你的心目中,柳树是怎样的形象?说说你的认识。(报春的使者,美的化身,有顽强的生命力,寄托着情思……)
可是,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不同,他说“柳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走进课文——《柳叶儿》。
2、检查预习——板演,订正,空写,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背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在老一辈的记忆里,那是一个吃树皮、草根的年代。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初知结构
(1)感情:有苦有乐。(感情基调:“苦中带涩”) 板书
苦:生活苦 乐:“我”在饥荒岁月里的乐事。
(2)线索:柳叶儿(“我”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结构:三部分或四部分(动词概括:恋柳叶儿——抢——吃——赞)。
三、再读课文,探究主旨
1、嫩嫩的柳叶其实很平常,为何我见到它总有种别样的感情呢?
2、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3、吃柳叶儿,这本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到底“乐”在何处?(——抢柳叶之乐、吃柳叶之乐)
(1)作者是怎样写抢柳叶时的爬树之乐的?(——动作、心理。)
(2)爬树其实很难受,“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呢?(——可以显示我的本领)
(3)去抢柳叶儿的路上所见景物有何特点?这里的景物在我的眼里是那么的美,说明了什么?
——这是一幅优美生动的图画: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里的景物描写对“我”来说没有一点苦涩的味道,其实是从侧面表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