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900字。2005学年高一期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秦军/函陵,晋军/氾南。
C.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情绪激动,如浪涛般高扬)
B.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踯蹰,我踯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C.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喻指不朽的荣誉和伟大的思想)
D.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
3.对下列比喻句的表达作用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把月光比作流水,用动词“泻”和修辞语“静静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淡月辉映下的荷塘幽静幽美的景色。)
B.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云霞的艳丽多姿。)
C.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把母亲在古园里寻找儿子比作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表达在儿子设想中的母亲寻找儿子的不易与焦灼的心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D.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把山比作花蕊,让人联想到山上白花盛开的动人景象,从而衬托出花丛之中的小屋之美。)
4.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水手 刘延陵
月在天上,/船在海上,/他两只手捧住面孔,/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见月儿眨眼,/海儿掀浪,/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但他却想到了/石榴开得鲜明的井旁,/那人儿正架竹子,/晒她的青布衣裳。
A.这是一首思乡曲,它默默地缓缓地流自一位漂泊大海的水手的心底。
B.第一节设计三个独立的意象——天、海、船,并且从中选择了与之相应的相对微小的对象——月、船、人(天上之月、海上之船、船上之人)。
C.诗中的“水手” 躲在“黑暗地方”,是因为他怕在“月儿眨眼,海儿掀浪”的环境中难以成眠,受到远方异域的诱惑。
D.这首诗恰当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月、船、人静止画面的映衬,将人的不平静的思绪淋漓尽致地外化出来。
5.下面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徐志摩是现代诗坛上“新月派”的主将之一,其诗深受英国浪漫诗派诗歌的影响,风格飘逸轻灵,代表作是《再别康桥》。
B.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齐国史官左丘明。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君”和“执事”都是对对方的敬称。)
B.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窃”和“玉体”都是敬词,不是尊重对方。)
C.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寡人”是君王对自己的谦称。)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媪”是对年老的妇女的尊称。)
7.口语练习:(2分)
暑假里,赵明去看望李老师。离开时,李老师要送他下楼,这时赵明要说的话,最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不要送,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