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越具体的才是越丰富的
□管然荣
在千万学子的“千呼万唤”中,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纷纷撩去了神秘的面纱,以形形色色的姿态粉墨登场亮相了。可是,这边尘埃将落定,怯问“画眉深浅”否?那边已经“大风起兮唾飞扬”,斜刺里杀出无数“程咬金”,各类媒体也纷纷“竞折腰”,一分教导九分数叨,伴着五黄六月的炎炎暑潮,煞是热闹!岁岁年年,原本门前冷落的中学语文教学,有幸大红大紫在今朝……
趁着这股热潮,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按捺不住,也对时下的高考命题与佳作标准之类热门话题,敲几下边鼓,发几声聒噪。
一、什么是好题?
出选拔性的高考作文题,有一些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比如,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时代,写作一走进选拔性的考场,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由的文学创作了。这是无可回避的基本现实。道理很简单,这里不是选拔作家。这样,那类过于文学化的题目就不太适宜。又如,考场作文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一限时空,必须要在考场上,在两个半小时之内(根据目前的时间规定)来完成——且还要拿出若干时间去做作文之外的很多题目,不会允许你“精思附会,十年乃成”;二限内容或文体,绝不会允许有这样的情况——题目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字数不限……,任你随心所欲写一篇。这样,那类过于宽泛化的题目就不合适。再如,题目要面向全体考生,要让所有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以体现公平。于是,那些过于生僻狭隘的题材领域就不适合命题。等等。
下面,首先对今年的几个作文题稍作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评议。
“怀想天空”,看似天马行空,好似海阔天空,实则徒有空泛的诗意。试想,在嫦娥奔月、屈子天问、东坡把酒、悟空大闹……这些数不尽的古今文学的奇思妙想下,考生除了在伪浪漫伪想象的狭小空间里做点秀,又能做出些什么呢?如此考题,又怎能引发出考生直面现实的真感触真思考真性情呢?
“高考恢复30周年体会”,看似很有沧桑感,可惜考生是十八岁的青年,不可能有什么刻骨铭心的体验,写出的体验也只能流于虚浮空泛。
“我能”,笔者依稀记得这是乒坛名将作的广告词吧?时尚是时尚,但未必能展现出真正的时尚之情,除了让考生发一点肤浅的时尚矫情,又怎能让考生在“能与不能”之间展现九曲回环的参差多态呢?写这样的作文题,考生的思维想不局限在狭窄的“能”路上爆发一次集体性“文思短路”都很难。
“必须跨过这道坎”,祥林嫂“捐门槛”,屠格涅夫写《门槛》,这道坎那道坎,九九八十一道坎,一阶阶,一坎坎,人生道路数不完。可是这么一绕弯弯,似乎还看到了多年前的一个作文大赛题“台阶”又有了高考时尚版,所幸“台阶”还有道道“坎”,思维的空间还算宽。
“提篮春光看妈妈”的作文题,母爱性本善,应该好好赞,可是“提篮春光”是否有点怪异感?“看妈妈”又是否带点矫情感?面对这样的题目,笔者至今还替那些逻辑思维格外发达的理科考生捏着一把汗……
与众多高考作文试题相比较,今年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