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230字。
第七章               感情动人篇

岳化一中    陈立军

第一波   理论武装
【评卷者说】
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柯汉琳教授在一次报告会上这样明确表示:“作文想拿高分,关键是写出真情实感!现在中学生写作文,越来越有一个明显倾向,堆积华丽的辞藻,通篇使用精美的修辞,但文章中没有考生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读起来缺乏真情实感,这些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空有一个花架子的作文当然很难得高分。高考作文要得高分,不在于用了多少名言名句,用了多少排比句,关键是写出真情实感,文风可能会很平实,但内容很扎实,整篇作文读下来很实在,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
确实,感情真挚动人是文章的根本。好文章的标准之一就是写出了心灵的震撼力,能够打动人心。那些只讲技巧不讲内容,只炼字句不炼感情的作文就好像没有果实的植物,徒好看而无用,这样的作文是失败的。特别是那类不是父母双亡就是惨遭不幸的编造情节无病呻吟之作不但得不到高分,相反,分数会打得很低。
比如,2005年的海南高考试题以“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为话题作文,老师在评卷中,发现了一篇题为《勇敢地面对不足》的作文,考生拿自己现身说法,紧扣话题行文,结构不枝不蔓,文辞生动优美,但考生似乎是一个太容易动情之人,其情抒得太多,太泛滥,反而让人觉得言不由衷,甚至有点虚情假意。阅卷者权衡再三,还是给了一个较低的分数。
感情真挚动人是近几年高考特别提出来的要求。只重技巧重语言而忽视情感的表达的做法使许多考生与高分擦肩而过,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对自己真实真诚才能对读者真实真诚,只有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才能赢得高分。
【误区扫描】
记叙文必须以情动人,议论文也须有情,流露真情,抒写真意的文章才是我们百读不厌的好文章。许多考生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不懂得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致失分严重,具体表现在:
一、材料失真。
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200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有位学生写《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文中的“挫折”明显是虚假的。如“两岁时我掉进了水沟险些丧命,4岁时领教了马蜂的厉害,7岁那年被马车轧断了一条腿,10岁那年又尝到了触电的滋味”等等,这样的“挫折”足以让人“声泪俱下”,可是除了笑不出声,谁会为之动容呢?当然,我们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比如,为了情节的需要,我们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有时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脱离“生活的真实”,给读者留下虚假的印象。
二、情感欠美。
真情有高尚与卑劣之分,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是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感情。如果情感欠美,来得消极,来得卑俗,即使再真实,也不能感人。所以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有的考生写作能力很强,作文感情也很充沛,但对事物的认知有偏差,个人的情感不够健康积极,打着社会印记的畸形价值观在文章中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从而导致低分。如2005年河南一考生写有一篇《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的作文,文中写一善良老实的工人踏踏实实地工作,结果下岗了,真是出人意料;再一细想,他这么老实,又无背景,不下他下谁呢?下他又在情理之中。虽然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在社会中不是完全没有,但为数极少,更何况这个工人也许还有其他原因,诸如知识水平太低,业务能力不强。但作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揪住一点,不及其余,稍显片面与偏激。
三、表达欠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