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00字。
文言虚词复习课实录
方建明
师:上个星期,我给大家布置过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大家把12个文言虚词的结构图画出来。这个任务完成得怎样呢?我随机抽几位同学上黑板吧。 
  (教师抽四位同学上黑板,画“以、其、焉、为”结构图,其中两位同学画得比较好,另外两位画得不全) 
  师:看来这个问题真的有一定难度。四位同学中,李凯同学画得最好,请问李凯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完整呢? 
  生:我是把具体的例句和各个虚词的用法联系在一起记忆的。 
  师:说得好。学习文言虚词,一味地死记硬背效果是很差的,必须把用法、意义、例句结合在一起进行记忆,效果才明显。所以,我们应该正确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先让我们研究一下考纲的有关规定:(投影展示2007年江苏省考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有: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这里的“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用法”指在具体语境表达中的常见用法。 
  师:对此大家如何理解? 
  生:我觉得“在文中”很重要,它告诉我们理解文言虚词要联系具体的语境。 
  生:我觉得“常见用法”很重要,它告诉我们理解文言虚词应该关注虚词的常见用法。 
  师:大家的理解很到位。让我们通过近两年高考题来加深认识。(投影。) 
  2006高考语文第9题: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2005高考语文第8题: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师:这里选项中的“以”“为”如何解释? 
  生:“以”A、D解释为“连词,来”, B、C解释为“介词,用”“介词,凭借”。 
  生:“为”A“介词,替”,B“动词,成为”,C“动词,是”,D“介词,被”。 
  师:根据这两年的高考试题,再结合考试说明,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脸色茫然) 
  师:请思考“以”和“为”这两个虚词有哪些用法和意义?考题实际上集中在哪些用法和意义上? 
  生:“以”的用法主要有介词、连词,还有动词。但高考考题只考了介词、连词两类。“为”的用法主要有介词、动词,还有语气词,高考只考介词和动词。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考查虚词的主要用法。 
  师:不错,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看,主要考查了虚词的常见用法。因此,我们的应试策略就是围绕“常见用法”做文章。下面,我们就以一些典型的虚词为例。(投影) 
  以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以勇气闻于诸侯。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6.属予作文以记之。7.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师:哪位同学把句子中“以”的用法解释一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