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个字。
第2课 雨说
教学目标:
1、散文诗的诵读训练。
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3、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感受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 联想想像法、评析欣赏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古诗词中的含“雨”的著名诗句导入:
同学们,古往今来,雨都是自然的精灵,文人诗人们用最细腻的感情感受雨,用无数美妙的诗句描绘雨。比如:
(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 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1、郑愁予,1933年生人,原名邹文滔,河北人,中国台湾当代诗人。其父为国民党军官,诗人随父亲奔走于战场中,在炮火声中度过青少年时期。1949年诗人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在基隆港务局任职。诗人从15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任《现代派》刊物编辑。1968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后任耶鲁大学教授。1965年,诗人停止写作,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操诗笔。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诗人有“中国的中国诗人”称号,其诗风深受宋词风格的影响。
2、这首诗歌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在海外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这首诗,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三、诵读入境:
1、自由诵读。
自由诵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感情基调。
2、选择最佳的朗诵背景音乐。
教师给出几段音乐,有豪放的,有激烈的,有忧郁的,有舒缓的,有明快的……请学生选择并且谈谈理由。
明确:这首诗歌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比较适宜明快的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