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310字。
《赤壁赋》 教学实录
师:我记得有一副对联: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抄下来。
生:(抄)
师:“三父子”是指哪三个超级男人呢?
生:苏询、苏轼、苏辙
师:为什么?
生:峨嵋山在四川,他们父子也是四川人。
师:谢谢你。“三父子”指的是三苏。三苏都入选了“唐宋八大家”,是文坛的超级巨星,都有不少的“粉丝”。今天我们就做苏轼的粉丝,与他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学习他的《赤壁赋》。
生:(打开书)
师:问一个很傻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赋
师:打破沙锅问到底,什么是赋?
生:(不知道)
师:为师的告诉你们。“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讲究词语的华美,喜欢用排比手法。苏轼的这篇赋与传统意义上的赋有区别,苏轼是“以文为赋”,用写散文的笔法来写赋,因此《赤壁赋》既有赋的特点,也有散文的特点。
生:(听)
师: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谁与谁之间的对话?
生:苏子与客
师:也是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对话。其实主与客都是苏轼一个的化身。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表现手法。
生:(记: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表现手法。)
师:哪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生:(读)
师:谢谢你,请坐下。这一段描写了月出之前的景色和月出之后的景色。写月出之前的这一小节不压韵,有散文的特点。描写月出之后的一小节的韵脚是哪几个字?
生:间、天、然、仙。
师:压韵是赋的特点。这一段有散句也有整句。散句是散文的语言特点,而整句是赋的特点。总而言之,这篇文章既有赋的特点,也有散文的特点。
生:(听)
师:大家都知道,1799年前在赤壁这屁大的地方发生了一件影响了中国历史的的大事……
生:赤壁之战
师:苏轼当年游玩的不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而是赤鼻矶,由于当地人把“鼻”读成第四声,所以就错误地认为赤鼻矶就是赤壁。苏轼游览的是假赤壁,他对这个假赤壁情有独钟,多次到这个地方游玩,玩出了三篇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课文是《前赤壁赋》。
生:(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师:说到《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我想到了一个笑话。有一天夜里,一位老先生给学生讲解《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一位老先生习惯读错别字,竟然把“赋”读成了“贼”。这一天夜里,刚好有一个小偷打算来老先生家偷东西。开始,小偷是蹲在房子前面墙壁的窗子下面,准备寻在时机,打算从房子前面进去偷东西。过了一会,小偷听到屋里的老先生大声说“这前赤壁贼”。小偷大吃一惊,老先生怎么知道我要从前面墙壁爬进去?不行,我得应该后面墙壁爬进去。于是他就躲到房子的后面,等老先生上床睡觉以后,从房子后面进去偷东西。谁知道这天夜里老先生兴致很高,上床以后继续给学生讲解《后赤壁赋》,老先生大声的说“这后赤壁贼”。小偷听了这句话,就叹气了:不管我是躲在房子的前面,还是房子的后面,都被老先生识破了,这位老先生太厉害了,看来我只能改地方了。
生:(笑)
师:可爱的同学们都笑了,很开心。如果跟随苏轼游览赤壁,欣赏赤壁的月夜美景,你们就更开心了。下面我们就开心的朗诵赤壁的月夜美景。开始!
生:(朗读)
师:有的同学被赤壁的月夜美景陶醉了,不知道停下来。
生:(笑)
师:赤壁现在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色相当不错。苏轼是什么时候带客人游览了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大约在冬季吗?
生:(笑)
师:请你读读相关的句子。
生:(读: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师:看注释②壬戌是干支纪年法,元丰五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帝王年号纪年法是古代最常用的两种纪年方法。
生:(记: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