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20个字。
《心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颍泉区闻集中学 刘娟
2007年9月
《心声》教案
颍泉区闻集中学 刘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策略]
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
⒈课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概述小说内容
⒉课上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⒊课中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⒋课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师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
『说明』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教学方法】
以“心声”为切入点,并以此为线贯穿整个教学流程。针对这一课,五步教学法我是这样实施的:
(1)指导预习,督促自学,信息输入,提示问题
给学生指出重点.,出问题、给提纲、提要求,指明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
(2)检查预习,纠错补漏,信息反馈,发现问题
(3)启发阅读,开辟新境,信息加工,发现规律
(4)提炼精粹,收论综合,信息储存,整理归纳
主要方法是:谈话、归纳、综合、整理、讲述。这样讲能做到精讲、少讲,使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能掌握重点。
(5)练习巩固,指导实践,信息输出,信息创造
这一步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这一步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训练中,既训练了脑、手的灵敏度,也加强了读、说、听、写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入课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2、是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是揣摩“心声”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难点突破]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步骤]
展示课件封面:画面配以张明敏的歌曲《年轻人的心声》,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
一、 语言导入,点煽激情:
同学们,老师上课,内容千姿百态,风格迥然不同,有的课生动活泼,令人难忘;有的课却枯燥乏味,令人难熬,你们喜欢前一种还是后一种呢?(肯定是前一种了。)
下课铃响的时候,你是喜欢老师多讲一点,还是准时下课呢?(说说为什么不喜欢老师拖堂)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发生在课堂上的一篇小说。
(板书课题 心声)
二、预设自学目标
1、作者简介
2、字词积累
3、思考下列问题
(1)、李京京躲在树林里偷偷的读课文,回忆了什么内容?并概括一下。
(2)、本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公开课上开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4)、赵小桢为什么没举手?而程老师又为什么不让李京京读课文?
(5)、公开上结果如何?为什么会这样?谈谈你的感受?
(6)、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
三、集体互动相长
学生浏览文章,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
参考答案:
1、黄蓓佳,当代女作家,生于1955年,江苏如皋人,1973年中学毕业,后发表处女作《补考》。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江苏省外事部门工作。1985年调江苏省作协任专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