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30个字。
情趣盎然品痴情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我想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把重点初步定为白描的写作手法和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但是当我查阅了有关张岱以及这篇文章的有关资料,一遍又一遍地品读这篇文章之后,久久不能平静,那颗被张岱的孤寂与落寞打动的心依然沉浸在他这篇仅160余字的小品文所带来的震撼之中。它像开放在深山石缝间的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清高出俗的风韵。我想,打动我的应该同样也能打动学生,而写作手法的运用仅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所以,我把重点定为让学生结合对背景的了解和对作者的理解,通过对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了解作者蕴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师: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
(生背诵“毕竟西湖六月中”,背诵“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是啊,同学们,如果心中有一个春天,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如果心中有一份柔情,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心中有一片寒冰,那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全文,同学们认真听,粗步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生很有感情地读,师生简评。)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这次朗读的要求稍高:这篇短文中啊,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请大家把它找出来。(生惊讶好奇)
(一同学举手要求读)
生:老师,我找出来了,文中开头是说“独往湖心亭”,应该是一个人,可是后文又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还不仅有舟子呢,前文还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底是多少人啊,这几处都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