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000字。苏教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教案集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三、讲析第一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2.细读第二、三段,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二、讲析第二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