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神的一滴》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一、 导入
一个人如果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贪婪无厌,他就成了奴隶,成了沉陷于物欲泥沼中不能自拔的奴隶。为了从繁杂纷扰的俗事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到距离自己生活地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湖畔,劳作之余,悠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这本书开始时反响不大,后来声名鹊起,成为世界文学经典。
梭罗崇尚的自然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因而他笔下的自然令人身心愉悦,飘扬着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与质朴的自然观相呼应,梭罗运用朴素的语言,保持了文章的嫩绿和新鲜——有时候,这甚至会让人感觉不够成熟。这也被看成美国自然文学的特征之一:读者和作者没有距离,就像自然和描绘它的作者之间没有距离一样。
二、思路解析
1对湖光山色的礼赞
2作者荡舟湖上,引导人们进入一个真实的瓦尔登湖中
3进一步描述生态的行为及其恶果
4写出了瓦尔登湖的坚韧和顽强
5回溯瓦尔登湖诞生的历史,赞美瓦尔登湖的博大永恒
6将瓦尔登湖在现代生活中的灵魂荡涤效果上升到无比崇高的地位。
三、赏析品味
1、“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瓦尔登湖)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你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样的内涵?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梭罗的心目中,瓦尔登湖美丽、丰富、宁静、博大而又灵性洋溢,所以他由衷地喻之为“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
句中的“天性”,指自然的本性,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日益复杂的社会所压抑,被日益膨胀的欲望所遮蔽,而瓦尔登湖就像一面镜子,使人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真实的天性。
2、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真正的 “富有” :
不以金钱衡量,精神才是标准。
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得到的一种自得其乐的圆满。
3、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自然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影响了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
4、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
①以恒河之水作比,足见其内心地位之高,内心热爱与崇敬;
②突出圣洁,为下文喻作“神的一滴”做铺垫。
5、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它永远年轻。
①自身角度:它在现代文明粗暴的蹂躏中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在社会的变迁中一直以年轻富有活力的面貌出现。
②欣赏者角度:对于善于发现美、亲近美的心灵而言,它是常看常新的,并能够给人带来新的喜悦。
6、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着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创造者的喜悦:对其坚持自身本性的肯定;对其自我修复的生命力的讴歌。
我的喜悦:赞叹;融合;对大自然修复人类灵魂创伤的感恩。
7、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看到了同样的倒影。
虚写;
内心的领悟——对纯美天性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