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8600字。
重庆市南开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3分)
一、(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供品 股肱 觥筹交错 拱手让人
B.炽烈 桎梏 博闻强识 炙手可热
C.悼念 泥淖 绰绰有余 卓尔不群
D.始龀 谶语 称体裁衣 趁热打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禁锢 涸泽而渔 琢磨 捉摸不定
B.撤退 南辕北辙 选集 资料选辑
C.杂糅 矫揉造作 竣工 怙恶不俊
D.荫凉 封妻荫子 寂寥 心急火燎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大家都 老部长赶快住院治疗,千万不要耽搁时间了。
②罗天估反复问自己:“这次测试其他同学都过了,为什么 我不及格?”
③我们知道,如果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减少相机的 ,那么相片的质量就会大大地提高。
④酒泉原是一片沙漠,现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它 一个绿洲,一个生态城市,
中国太空飞行所需要的卫星发射中心。
A.催促 偏偏 震动 不仅仅是/还是
B.督促 恰恰 振动 既是/又是
C.督促 偏偏 振动 不仅仅是/还是
D.催促 恰恰 震动 既是/又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汽车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要讲诚信。国内一些汽车石商欺瞒消费者,冷面售后服务,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B.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D.目前,一些人借助各种有损社会与他人利益的方法来增加个人财富,这种为富不仁的行为正在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向歧路。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民歌到底是什么?区分民歌与非民歌是否有一个固定和科学的标准?以前我们分析《诗经》中的作品,往往把“反映贵族生活”的诗算做一类,而把“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划分为另一类,以为后者才是民间歌谣。现在看来,这样理解民间歌谣,颇有值得商榷之处。民歌是一种体裁,它的特点在于民间的集体创作,而并不在乎它的内容如何。民歌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相对而言,只要不是文人有意创作的诗歌,无论它所写的是什么题材,无论它是爻辞、祭乐、徒诗,还是谣曲,我们都应该认为它是民间创作,并把它称作民歌。
《诗经》中保留的民歌,其产生的年代,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前期武王至周孝王时。因为是各地的土风,所以《诗经》中民歌的产地包括了很广的地区。在这种情况和条件下,如果不是有人有意识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那么,《诗经》的形成,便是无法想象的事。大约与《诗经》成书的时间相同,在江汉流域的楚国,也开始了《越人歌》式的地方民歌。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历六十年,使中国增加了许多人口,也积累了不少财富。于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便据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