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40字。
  边塞战争诗四首(一)
广东博罗县博罗中学  黄海英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及其鉴赏要点。 
2、    学习盛唐边塞诗,掌握其特点。 
3、    了解〈从军行〉中情景交融和曲笔的表达技巧。掌握边塞诗中征人思归思亲的主题。 
4、    学习〈蓟中作〉中揭露统治阶级腐朽,报国无门的主题。 
教学重点: 
〈从军行〉中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 
〈从军行〉中曲笔的运用。如何鉴赏边塞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边塞诗。 
二、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三、边塞诗的鉴赏要点: 
1、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2、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3、 体会不同的艺术手法、艺术风格。
四、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五、学习课文。 
一)、从军行(其一) 
1.知人论事: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元年(742)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后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从军行》组诗共七首,是诗人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分析幻灯片上的另几首《从军行》。
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