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6300字。
泗水县2007-200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QQ 358718706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ě) 瞋(zhēn)目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B.方遒(qiú) 颓圮(pǐ)(pǐ) 瓦菲(fēi) 青荇(xìng)
C.浪遏(è) 浮藻(zǎo) 参乘(shèng) 漫溯(shuò)
D.阙(quē)秦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怅廖廓,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C.敢于直面参淡的人生。
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班澜里放歌。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日前向记者 ,“嫦娥一号”卫星将于11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
②民族英雄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亲笔在府衙内题了一副堂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历来为人 ,赞不绝口。
③秸杆焚烧引起火灾的问题亟待重视。 __ 忽视了这一问题,悲剧 ___ 可能重演。
A.透露 传颂 否则/就 B.披露 传颂 如果/还
C.披露 传诵 否则/就 D.透露 传诵 如果/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个人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当他与人民的利益、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了。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如今这里高楼林立,绿树成阴,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经过老师耐心的启发,他终于幡然悔悟,茅塞顿开,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报纸上登载了关于教育改革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开拓精神。
B.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C.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D.台湾当局如果误判形势,一意孤行,继续推进“渐进式的台独”分裂步骤,只会加剧两岸关系紧张,必将自食其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家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⒍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