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0字。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设计者:江口中学 王益均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朱自清的精神家园是荷塘世界,李乐薇的精神家园是他的空中楼阁,史铁生的精神家园则是一个曾经十分荒芜的园子——地坛。(板书)这篇课文我读过多次,但每一次与它接触,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史铁生和他的地坛吧。
二、作者和背景。
(提示“作者和背景”)请根据老师前面印发的作者和背景资料说一说史铁生的经历。
参考: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忽然患了截瘫。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和出路,就经常到园子里去思考,母亲也给了他很多安慰和帮助。在母亲去世之后,他终于发表了小说,并且不断获奖,碰撞开一条写作之路。
三、整体感知。
请大家默读全文,看看前后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书中记录)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我们知道,课文第一部分是写史铁生在园中的思考,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句话说:“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请问:史铁生为什么要去这古园?
参考:史铁生是一位作家,正当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命运却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双腿残废。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自己心情悲痛欲绝,前途渺茫暗淡。于是,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2、史铁生在这个古园里泡了15年,园子里的生命给了他启示,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没有人比他对园子的感受更丰富,可以说,古园是作者的再生之地。请问:作者几次写到了古园?(用笔画出来,归纳一下,书中批注)
(1)学习第一处。
A、自读,谈谈你读出了什么。提示:注意加点的词。提醒:剥蚀的是什么琉璃?淡褪了什么朱红?野草荒藤怎样?(说明它只是失去了虚荣、浮华。)
参考见书上
B、具体说一说,地坛对作者感悟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地坛至少给作者提供了一个逃避的场所、思考的场所,我觉得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 身影,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灵魂。
地坛也有创伤,这能让作者联想到自己,他并不是唯一的受苦者。
地坛昔日有何等的荣华,连皇帝佬每年都去祭拜!现在无人关注,而且还有一些肆意雕琢它的人,可它仍然沉静、安详的呆在那里。作者自己的磨难跟地坛的沧桑相比真是渺小的。
(2)学习第二处。
园中的花草和虫子对作者的态度变化很重要,请大家品味一下这段景物描写,说说你感兴趣的地方。
A、参考:
①我注意到蜜蜂如一朵小雾停在半空。云和雾的构成是一样的,但是云给人飘忽感,而雾把人笼罩其间,感觉很稳。蜜蜂的稳和作者的烦躁不安形成对比。
② 我喜欢写蚂蚁的句子,想好了才去做,想好了马上去做。
④我注意到蝉蜕,蝉脱皮的时刻是十分痛苦的,但它仍然坚持住,于是它完成了再生,于是它得以飞翔,这会对作者摆脱旧我走向新生有启示。
我也注意到蝉蜕,但我想到的是蝉蜕皮的过程虽然是痛苦的,有纪念意义的,但它并不留恋过去,而是勇敢地飞向新的高度。
(师:我真想为你鼓掌!)
⑤我注意到露珠。它在叶子上滚动、聚集,然后继续滚动,再聚集,露珠就越来越大了,大到叶子不能承受时掉下,如果这时有阳光,那就太美了。露珠这样普通的事物都在不断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