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0字。
19、伶官传序
一、预习:生初读,疏通文意。
二、师与生共同疏通文意、重点点拨(以师为主还是生自学征求学生意见)
三、归纳小结:
1、课后练习二、。
2、“导学”相关练习。
四、作家作品:指导学生学习导学相关内容
五、导入:
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唐宋之间有一段历时53年的五代十国。这期间有两位悲剧性的皇帝,一位是写下饱含屈辱和血泪的千古绝唱《虞美人》的南唐后主李煜;一位是先智后昏,因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两信亡国之君有一共同特点——擅长填词度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由盛到衰的悲剧命运。
六、释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七、理清文章结构。(见书上批注)
八、自读要点(学生讨论)。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或答“忧劳……”
问:找学生翻译此句。
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
明确:盛衰在于人事。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
②找出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③文章如何通过正反论证突出中心论点的?
文章在叙事中融人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得仓惶出逃、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证明了 “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4、《六国论》与《伶官传序》两文的中心论点各是什么?
均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