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选用:
乡愁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吟唱不尽的一曲情歌,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两首《乡愁》不落俗套,构思独特。一借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一用新奇的比喻显示诗人超凡的想像力,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人在执教高中第三学第一单元时,发现本单元以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为内容,重点是初步把握意象的意义和内涵,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因此就想给高二学生增开课外诗歌鉴赏《乡愁》诗二首,进行对比鉴赏。目的是拓宽学生课外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初步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举一隅能三反,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实现在感知、积累的基础上能力有所提高。
根据高二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我拟定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阅历来理解体会“乡愁”这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共有主题,并能得到情感熏陶;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余光中《乡愁》的结构美、音乐美以及席慕蓉诗的缠绵、细腻。
3、培养学生对比阅读,迁移阅读,以及初步诗歌赏析能力,
其中目标1是目标2实现的基础,目标3又是在两者的基础的提高。三个目标既相辅相成,又逐步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时安排一节。二、说教法、学法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莫过于如何使学生进入情境。为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颇为精美的教学课件,其中既有给学生以听觉上强烈感染的罗大佑的深情演唱,又有给学生以视觉上愉悦冲击的多帧新色画面,尽可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新颖、优美的教学情境。同时由于两首诗歌语言均较为浅易,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品出诗味、诗意,我主要采用“感知——吟诵——品味——赏析”的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接受新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情感上也得到美的熏陶。学生则主要让他们通过反复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