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580字。
第三单元教学要点
六合高级中学  屈化兵
教学要点:
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教学时间:23课时
 11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 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 陡坡 匀称 惟妙惟肖 
    2. 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 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 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结构特征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 二 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听写 
2. 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 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 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 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 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 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介
12   桥 之 美 

教学目的: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 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