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60字。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昆山文峰高级中学 刘源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 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找出并理解关键句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本书的压轴之篇——《像山那样思考》,这也是专题四的标题。在这个专题中,我们要学习的是人与自然这样一个人文话题。说到大自然,人们不禁会感慨万千,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她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
我们可以从内容上归纳一下所学过的有关人与自年然的文章,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种类型:(1)有的人谛听天籁之音,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西山的独特让作者“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2)有的人感悟自然,感慨事物的变迁,抒写人生感言,如《赤壁赋》;(3)还有的人反思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像山那样思考》,讲的就是生态平衡的问题,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问题。
二、研习课文中的插图
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狼
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奔鼠窃
声名狼藉 引狼拒虎 狼前虎后 鬼哭狼嚎
(教师明确)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似乎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三、作者及作品,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四、解题 及明确本文必须解决的四大问题(引用一段古文入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是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看到水中的饿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若能感觉到鱼的快乐,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条在水中悠闲自得的鱼儿,以鱼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像鱼一样的思考;那么像山那样思考,就是要站在山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本文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谁要像山一样思考?(Who)(2)为什么要象山一样思考?(Why)
(3)怎样像山那样思考?(How)(4)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思考?(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