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30字。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体会文章意境,感受江山的奇美和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1、朗诵背诵,通过整体感知,理解本文的层次,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2、理解作者的情感,品赏山水意境。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自主、讨论、探究 
五、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查找古今描写富春江的诗文。
六、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元代吴桓赞:“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唐代韦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清代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懂原文,可以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层次。感受江水的奇美和大自然的生命节奏。
方法:要读出语气和重音,不同的画面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还要注意停顿,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感,这样可以熟悉、理解本文的的内容和行文层次。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原信节录。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风光。作者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描写秀丽的山川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读后使人如置奇山、异水之间。本文用骈文写成,辞句工整,以白描为主,细巧精美,为六朝山水作品的优秀之作。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后,重点理解本文行文层次。
[说明] 学生对本文行文层次的理解,与下面的意思相近即可。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点明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然后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描写,写了山之奇,水之异。最后写这些景物能净化心灵。
           文章由总到分,由景到情,别有一番艺术韵味。
三、结合注释,指名学生口译课文,教师指导。
   [说明]注意学习文中重点词语。
    韵、柯、飘荡、缥碧、负势、轩邈、泠泠、相鸣、戾天、息心、经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四、疑问探究:本文在艺术有什么特色?
艺术特色是本文的重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其一: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
“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其二:本文描写出色,抓住景色特点,选用了形象的语言。“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仅用八个字就描画出风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尘不染、一视千里富春江环境。
其三:在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