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10个字。本教案运用了表格的形式,分为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几个板块,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年级:七年级课型:诗歌
备课人:刘纯奇3387980课时:一课时
课题:  《黄河颂》备课时间:06-2-2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提高朗读能力;理解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与态度: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三、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黄河的发源地,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流域的传说,发源地,流经的省区,有关黄河的诗歌等等)搜集音乐作品《黄河颂》。
四、教学思路:《黄河颂》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作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信息,观看有关黄河的影像片断,交流感受,通过反复诵读,讨论,感悟,教师适当点拨,从而完成教学内容。
五、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还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语: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这根维系着我们,哺育着我们,它把中华大地串联起来。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催发了最优秀的文化,留下了思想和智慧。它经历了最频繁的战争,造就了英雄与史诗。黄河就像母亲,黄河就是母亲。“黄河之水天上来”,每一个炎黄子孙心里都有一条黄河,华夏儿女纷纷赞美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黄河颂》聆听老师的激情导入。通过教师满含激情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