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20字。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之情。
2、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3、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的独特风格和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之情。
难点: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再诵读——体悟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入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合作学习,诵读鉴赏,把握诗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诗中的意象,体会诗的意境。再由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的意象,探究这首诗是如何营造出迷离恍惚朦胧优美的情感意境。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有这样悄悄地走了。但他把柔媚明丽的《再别康桥》留给了人们,究竟诗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与徐志摩《再别康桥》,走近诗人内心。(学生自由读)
◆参与建构:假如你是老师,你觉得学习这首诗歌主要让大家学习什么?
(尊重学生的认知,板)
二、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 听范读,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2、 听完范读后,请学生用一个词谈谈自己对诗作内容的整体感受?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体验分享:《再别康桥》是诗人1928年11月6日第三次从英国回来的途中于中国海上写的,全诗诗句的韵脚有ai(来,彩)、ang(娘,漾)、ao(摇,草)、iao(箫,桥)等,每节内部用韵基本相同,这样,各诗节用韵错落有致,诵读时自然有一种旋律感。其次,全诗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一种呼应,读起来意韵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离别诗朗读时应该语气要舒缓,要读出委婉细腻的感情。
正音:青荇(xìng)  长篙(gāo)  漫溯(sù)  笙箫(shēng)  浮藻(zǎo)
   问题:这首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诗作内容的整体感受)
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和淡淡的离愁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三、探究欣赏:
设想: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根据每个同学自己的感受,选出认为最美的诗节,说出喜欢的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