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720字。
词七首
【教学目的】
1.了解词这种文学体式。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3.培养诵读能力。粗知一些格律,并能读出词的韵律美。
4.感受、品味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难点】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课型类别】综合(精读3、讲读2首、自读2首)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问答法。3.讨论法。4.点拨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用时】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 期主 要 风 格代 表 作 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轻盈婉约、 典雅华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
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故称“诗余”“长短句”)。随着词的发展,词不再配乐歌唱,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只是字数、音韵、声调和结构的格式。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两宋词牌共一千多个,但常用的只有一百个左右。写词就是依照词牌 的格式来填写,所以写词又称为“填词”。最初,词牌名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咏的就是打鱼之乐,《浪淘沙》咏的就是浪和沙;后来逐渐发展到大多数词的内容与词牌名除了形式有关外,内容与词题已毫无关系了。大多数词词牌以外往往还有词题,与词牌名中间加间隔号隔开,如《渔家傲·记梦》(李清照),“渔家傲”是词牌,“记梦”是词题,词题标出词的基本内容。
词大多分段,“一段”一般叫“一 片”,就是一遍,表示音乐已奏过一遍。音乐奏一遍又叫一阙,所以片又叫“阕”。分两段的词,通常称上段为上片或上阕,称下段为下片或下阕。而以分两段的居多,称双调,如《念奴娇》《鹊桥仙》《扬州慢》等,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也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三叠、四叠;不分段的单片词,只有《十六字令》《如梦令》等很少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