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650字。
8词七首(教案)
杨春华
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章法和句法上的特点;
2,了解不同时期代表词作者的主要作品及其风格。
重点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和语言,背诵;
2,领会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导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词的发展:1,唐末,借助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产生词这一新体;
2,宋,初有小令和中调→柳永、苏轼时全盛
(婉约)(豪放) 李清照
姜夔、辛弃疾——南宋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格律: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词牌即曲调,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风格流派
豪放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豪放派作品意境雄浑,气势豪放,词中扑面而来的是豪情壮志的高风,内容多为家国将亡之慨、宇宙人生之悲(但不象婉约派以缠绵悱恻的手法写之)。代表作家为苏轼、辛弃疾,他们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豪放派的典型作品,同为怀古作品,但前者重在体现作者对宇宙人生的哲思,后者重在体现对无能的统治者的讽刺和报国无门的苦闷。
婉约派: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情调柔美。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派词风如春秋细雨,或清新婉丽,或缠绵悱恻,细致、含蓄而不直白,或幽怨、深沉,所写内容多为儿女之情、闺中之思,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和姜夔等,柳永的《雨霖玲》和姜夔的《扬州慢》是代表作品。但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人的作品的风格也是有变化的,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表现了女词人豪放的一面。
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别:前者适合豪杰雄俊,于高山之巅、大江之前,一呼百应,肥鸡烧肉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