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900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解读及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gdxnyzhyts
选 读 鸟 瞰
文史坐标
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宋词现存两万多首,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
宋词佳作如林,艺术特点多姿多彩,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的风流蕴藉,珠圆玉润;有的痛快淋漓,酣畅恣肆;有的沉郁豪放,雄深雅健;有的清空骚雅,瘦硬峭拔……但最主要的是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婉约词多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格调委婉含蓄,和谐优美,富于阴柔之美。柳永、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这种特点比较显著。豪放词题材比较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苏轼、辛弃疾等人这类作品较多。
宋初词作家,向来被推重的是晏殊、晏几道父子及欧阳修。晏几道为晏殊幼子,行辈较晚,但所作仍继承花间词风,成为此派最后一位重要词人。当花间派的令词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时,于是革新派词人先后兴起。从北宋中叶直到南渡,最著名的词家柳永、苏轼、周邦彦都曾致力于此。柳永创作慢词,苏轼变词风为豪放,都是针对花间派令词而进行的改革。到周邦彦又把花间、革新两派之长融合为一,被誉为“集大成”的词家。他们对于词的革新都是有很大贡献的。这一时期,其他著名词人,还有张先、贺铸及苏门四学士的秦观、黄庭坚、晁补之等。张先、贺铸也曾为词体革新努力过。
随国内主战、主和势力互为消长,整个南宋词坛分慷慨愤世和感喟哀时两派。时间略有先后,然亦互相交错。慷慨愤世的词家当以辛弃疾为代表。向来“苏辛”并称,苏轼也曾写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同为革新派的贺铸也写过:“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这毕竟是少量的。辛弃疾则将抑郁不平之气皆寄之于词。同一词风的作家除岳飞、李纲、赵鼎诸将相外,稍前则有胡铨、陈亮、刘过皆曾与稼轩交游,其词不仅风格相同,甚至体制及句法亦甚相似。刘克庄晚出,追踪稼轩。更晚的吴潜,依然辛派词风。这时祸国殃民的是贾似道,外患已换了蒙古。此派到文及翁和文天祥还有豪迈的词,其后便告结束。
感喟哀时的词人,举其著者则前有姜夔,后有张炎。其问史达祖、吴文英等对故国河山之恸表现较少,似渐习惯于偏安之局。到周密、王沂孙等亲见亡国惨变,义复深感黍离之悲。姜夔比辛弃疾晚十余年。
研读导航
1.了解各词人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以及思想境界和世界观。
3.鉴赏不同词作的艺术手法。
4.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风格,学会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
13柳永词二首
目 标 定 位
1.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两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两首词不同的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4.背诵这两首词。
词 句 点 粹
重 点 字 词
伫倚危楼风细细:伫,久立。危,高。 黯黯生天际: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拘束。 为伊消得人憔悴:值得。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清嘉:秀丽。 图将: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名 句 释 义
望极春愁:望尽天边,春愁黯然而生。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晖里闪烁着一层如烟似雾的光色。我登高远望的心情无人理解,只能默默无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然愁苦使我形体消瘦,腰间的衣带渐显宽松,却始终并不后悔,为了她,我容颜憔悴是值得的!
云树绕堤沙: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卷霜雪:钱塘江潮水澎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