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000字。第三单元《漫步宋词》教案
  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温平荣
  单元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掌握宋词文体特征;
  2.大体了解宋词的基本发展情况;
  3.理解宋词不同的风格流派特征;
  4.掌握宋词名家的风格特征;
  5.学会鉴赏较为浅显的宋词。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积累,熟读并背诵宋词;
  2.指导读懂并感悟宋词作品;
  3.指导领会宋词的艺术表达手法;
  4.指导领会宋词作家的思想感情;
  5.指导进行比较阅读.
  三、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优秀文化情感;
  2.学会思考并感悟人生哲理;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单元文本教案
  13.柳永词二首
  教学目的:
  1. 认识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2. 体会词的婉约风格;
  3. 理解宋词中词眼的意义及作用;
  4. 掌握《蝶恋花》中叙事、写景、抒情相交融的艺术特点及曲婉而深挚的抒情方式;
  5. 理解《望海潮》中的“点染”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婉约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两首词艺术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新课
  1、复习诗歌的大体发展轨迹;
  2、抽查诗歌的背诵情况;
  3、由平时我们常听到所谓“唐诗宋词”导出本单元学习内容:赏析宋词。
  二、重新温习词的发展脉络
  词起源于隋。公元589年,隋再次统一中国。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带来了文化上的汇流。词便应运而生。它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糅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
  词全称“曲子词”,曲子是燕乐曲调,词是与之相谐的唱辞。最早的词,是一些民间作品。反应生活面广泛,体现下层人们的思想,品格和趣味。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往后倚声填词便慢慢成为风尚。真正意义上的词人而非诗人,出现在晚唐。第一个大词人是温庭筠,他的词精艳绝人,深美细密,词主艳情、香而柔媚的基调因此得以定型。词便从最开始的敦煌民间词发展到了狭隘的艳情词。这种词基本没有社会现实内容。
  五代十国期间,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大词派。“西蜀词派”亦称“花间派”,这些作家大多是蜀人或在蜀仕宦。花间派的作风脉承温庭筠,主要作品以醇酒美人为创作对象。“南唐词派”的代表人物只有三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一位宰相冯延巳。词派形成之时,已是国危飘摇之际,由于心理上的阴影所以辞笔凄清,很多冷色调,不同于花间派的绮艳。
  经过随、唐、五代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宋朝,词已经发展成熟。宋朝成立后,由于政局稳定,生产力也迅速发展,都市经济欣欣向荣。于是,柳陌花巷、茶坊酒肆中,新声巧笑,按管调弦成为风尚。贵族词和市民词共同推动之下,宋词达到极盛。贵族得益较早,代表人物是宋晏殊、欧阳修。他们的词作反应士大夫阶层的闲适自得的生活。一段时间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市民词渐渐起步。代表人物是柳永。他一生漂泊,沉沦下僚,社会地位不高,接近民众,语言俚俗家常。他的词多描写都市风光、羁旅情怀、坊曲欢爱。他精通音律,创制了许多新腔。把之前词多小令的形式改变成大量的慢词。柳词一时间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但这种转变只是对音乐外壳翻新, 内容上还是“艳科”。婉约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是北宋晚期的周邦彦。他在继承柳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婉约派的艺术形式。首先,周整理规范柳词,使其规律定型下来。其次,周的歌词字声更加规范,音律繁复多变,歌唱时更加美妙。第三,周词比柳永刻意创作出新,格式曲折回旋,章法变化极至。周邦彦以后,婉约派最著名的词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分前后两个阶段。早期李清照写了一系列的闺怨词。她的词以缠绵悱恻出名,是真正属于女性的爱情词。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她流落天涯、孤苦无告,词的主题社会意义大大扩大,涵盖了当时千千万万北方难民的遭遇。李清照后,有出现了婉约派的两大词人——姜夔和吴文英。他们都精通音律,创作了新腔。
  和婉约派相对的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